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普通会员

惠民生物科技

em原种、em原液、发酵床菌种、发酵床菌液、em养殖菌种、em饲料发酵剂、秸秆发酵剂...

公司介绍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首页 > 公司介绍 > 发酵床养猪
发酵床养猪

河南惠民生物大棚发酵床养猪技术
 

河南惠民生物

大棚发酵床养猪技术

养殖能致富,模式来帮助。养猪要发家,得用好方法。说起养猪我们都不陌生,

但要说将猪放到大棚里养,你可能会觉得稀奇。用大棚养猪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养猪法,这一创想来源于反季节蔬菜大棚的启示。比起传统养猪法来说大棚养猪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大棚可以显著提高棚内温度,使猪在三九天也能正常生长,从而缩短了养猪的商品周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东北的李师傅就是最早采用大棚养猪的专业户之一,但在养殖过程中她发现单纯的大棚养猪,虽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每天要清理粪尿,需要大量的劳力,费水费电还污染环境。昼夜温差大,难以保持均衡的温度等。如何弥补大棚养猪的不足成了困扰她的一个难题,问专家、查资料,有一天当她在电视上看到 采用发酵床养猪的节目后,她的眼前一亮,发现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点,大棚可以为发酵床的发酵提供充足的光照,发酵床可以使养殖棚内的温度恒定还不用每天清理地面。发酵床可以起到这么大的作用,那它到底是什么呢?发酵床简单地说就是由微生物垫料堆起来的“床”体。微生物垫料是由锯末、稻壳、棉籽壳粉、椰子壳粉、花生壳等含粗纤维高的一种或几种物质配合有益微生物菌种和其它营养物质制作而成。有益微生物可使猪粪、尿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形成猪爱吃的菌体蛋白,从而将猪舍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后经多方打听,李师傅联系到了做发酵床的专家,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结合自身的养殖经验,将大棚和发酵床结合起来,创出了一条更高效的养殖模式,并已经在华北、东北等很多地区推广开来。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向您详细介绍这种新型养猪模式——大棚与发酵床相结合养猪法。

大棚与发酵床相结合的优势具体有哪些呢?

一.优势分析

1.育肥周期短,能提前出栏

大棚采光好,在冬季,能充分吸收阳光来提高棚舍的温度,另外发酵床通过发酵产生热量,也可以有效地提高猪舍的温度;二者结合,即使在“三九”天,大棚内的温度白天也可达18至25摄氏度,到了晚上,发酵床能持续持续提供热能,使棚内温度还能保持10摄氏度以上,大大减少了猪体能量的散失,加快了猪的增重速度,使它们至少能提前1个月出栏。

2.猪肉品质高

大棚猪舍可以随时揭膜换气,长期保持圈舍内空气清新,提高了猪的抗病能力;发酵床里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可以抑制各种病原体的入侵,并且能充分分解猪粪、尿,猪舍里不产生臭气和氨气,不需用水冲洗;可大大降低猪得呼吸道等方面疾病的几率。猪不得病,猪肉的品质自然也就高了。

3.养殖效益高

用大棚养猪一年可以出三栏生猪,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在发酵床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有益菌的发酵,部分垫料和猪粪、尿可分解转化为易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其中菌体蛋白和活菌本身可改善猪肠道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可节省精饲料10%左右。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一个人就可以饲养500头左右的育肥猪。另外猪很少得病,减少了药品的投入,不用安装保温灯,不必冲洗猪粪,可节电、节水达80%以上,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

4.卫生环保

同时,猪舍的环境也改善了, 步入了无污染、无臭气的生态养猪时代。有效解决了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了解了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的优势后,来看一看它的基础设施是如何建造的吧!首先是大棚的搭建。

二.大棚的搭建

养猪用的大棚一般有三种形式:双斜面大棚,单斜面大棚和拱形大棚. 双斜面大棚的前后屋面都覆盖塑料膜,采光面积大;单斜面大棚只在向阳面或向阳面的下半部覆盖塑料膜,采光面较小。拱形大棚的采光面积和棚内空间面积都较大、但造价较高。在实际应用中,东北地区一般采用双斜面大棚,华北地区一般采用单斜面大棚或拱形大棚,为什么地区不同采用的大棚形式也不同呢?

  三.垫料的制作和铺设

   垫料是发酵床的主要组成部分,首先让我们看下它是如何制作的!

   1.垫料的制作

垫料是由锯末、稻壳、棉籽壳粉、椰子壳粉、花生壳等含粗纤维高的一种或几种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畜牧盐、黄土、液体混合菌种组成。下面我们以稻壳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垫料的制作。1立方米的发酵床需要的材料和重量为:稻壳50千克,畜牧盐450克,黄土60千克,液体混合菌1千克。首先把土撒在稻壳上,用铁锨混合均匀。不能使用受到污染的土,土的湿度应在百分之五十左右。把畜牧盐均匀撒在稻壳上,边撒边翻稻壳。让液体混合菌溶入25千克清水中,然后泼在稻壳上,一边泼一边翻起稻壳,使菌种均匀分布。最后用清水浇在稻壳上面来调节垫料的湿度,垫料的湿度以随手抓一把握紧能感觉到湿润、但不滴水,松开不成团为最合适。到这里,垫料就制作好了,下面看下该如何铺设垫料。

2.垫料的铺设

新挖的发酵床坑如果搁置时间太久会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入,湿度也会降低,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发酵,所以应及时往坑里铺垫料。新坑的搁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天。如果搁置时间太久,铺设垫料前应除去表面的旧土。玉米秸秆通风好,能为好氧发酵菌提供氧气,而好氧发酵菌在发酵床中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所以应先在坑底铺设一层没有霉变的玉米秸秆,不用粉碎。秸秆铺完后把垫料填在坑里,用工具把垫料抚平即可。新建发酵床的厚度要根据季节而定,夏季新建发酵床的厚度应在30-40厘米之间,因为新建发酵床产热多,夏季温度也高,采用这样的厚度不仅减少了发酵床的发热量,猪也可以随时把垫料拱翻到底使发酵床内部更多的热量散发出来。冬季新建发酵床的厚度在80-100厘米之间,春秋季节在40-80厘米之间。发酵床可以用围栏隔开,围栏高1米即可。

发酵床的核心是微生物,也就是菌种,那现在用作发酵床的菌种有哪些形式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四.猪进圈时间及饲养密度

1.猪进圈时间

在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发酵快,发酵床做好后可以让猪直接进圈。在冬季,微生物发酵慢,不能及时分解猪的粪尿,如果猪直接进圈会对发酵床造成破坏。所以在冬季要等发酵床制作完成5-7天后才能让猪进圈,这时候的发酵床已经完全发酵,猪的吃喝拉撒就不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发酵了。在春季和秋季,要等发酵床制作完成3-4天后才能让猪进圈。

2. 饲养密度

发酵床分解转化猪粪、尿的能力有限,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发酵床就不能及时分解废物,猪粪、尿就会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甚至会影响发酵床的正常发酵;如果饲养密度过小,不能充分利用发酵床,就会增加饲养成本。所以用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掌握好饲养密度也很关键。

一般来说,仔猪的饲养密度为0.8平方米每头;育成猪的饲养密度为:100斤以下的育成猪1.2平方米每头,100斤以上的育成猪1.5平方米每头;母猪的饲养密度为:空怀期的母猪2平方米每头,妊娠期的母猪3平方米每头,哺乳期的母猪4平方米每头,妊娠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要单圈饲养;种公猪的饲养密度为3平方米每头,要单圈饲养。

五.日常管理

大棚与发酵床结合养猪在管理上相对较为简单,但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管理不当,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 发酵床管理

发酵床的管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们就看下如何进行发酵床的管理。

①.翻动菌床

在冬季,如果发现发酵床板结,应及时翻动菌床,进行30-40厘米的深翻,使垫料疏松,充分发酵。在夏季发酵床温度较高时,也应进行30-40厘米的深翻,这样能够让垫料中的储备热量散发出来,降低发酵床的温度。

②.垫料厚度

在春末和夏初气温升高时,应逐渐降低发酵床的高度。南方的夏季垫料的厚度建议为50厘米,北方为60厘米,等进入秋冬季天气变冷时再慢慢增加垫料。

③. 添加垫料

如果发现发酵床面下沉10厘米以上,应及时补充垫料。

除了补充垫料,那要不要定期更换发酵床呢?

④. 垫料温度

垫料的温度是否适宜可以通过“一看一测”来检查。看就是看生猪的反应,如果生猪都集中在一起睡,说明温度偏低;如果都分散睡,说明温度正常;如果生猪不活动,且食欲下降,说明温度偏高。测是用温度计测量垫料的温度,测量时把温度计埋在垫料下面20-30厘米处,10分钟后取出。夏季垫料温度应控制在25度左右,冬季控制在50度左右。

⑤.垫料湿度

垫料的湿度影响微生物的发酵强度,湿度越大,发酵强度也越大。所以在夏季应降低垫料的湿度,垫料水分逐步控制在37-45%之间,这样可以保证微生物的繁殖不受影响,同时又可以控制发酵强度,避免发酵产生高温及高湿;冬季温度低,应适当增加垫料湿度,使发酵强度加大,提高发酵床的温度。冬季垫料的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当湿度低于要求时,可以向发酵床表面洒水,在夏季这样做不但能调节垫料的湿度,还能防止发酵床表面过于干燥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疏粪管理

疏粪管理就是把过于集中的粪便分散均匀掩埋在垫料里面。由于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所以发酵床上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只有将粪尿均匀散在垫料上,才能让垫料尽快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2-3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1-2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每天都要进行粪便的掩埋。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20厘米以下,避免生蝇蛆

3.饲喂管理

4.通风

5.保温

6.降温防暑

7. 监控、巡棚管理

8.消毒管理